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政治才是兩岸協議的關鍵

馬政府前陣子和中國在上海簽署服貿協議,在這個過程中引發了不少爭議。許多人批評馬政府事前未溝通,而馬政府則提出他們是借鑑WTO的談判經驗來進行兩岸貿易協議的談判(註1)。中國時報也發出社評(註2),認為就經濟面來說,台灣需要開放、競爭,才能幫助台灣的產業更進一步的成長。


但這些文章和論述事實上時常忽略了一點:中國的環境和其他國家的環境根本不一樣。的確,台灣需要開放市場,需要更多競爭,讓好公司可以來台灣高薪找人才,也讓台灣人有更大的舞台發揮。但是鑑於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特殊性,我認為該思考的不只經濟,還有政治問題。



在大多數的先進國家中,國家的政治環境為民主,政府不會去干涉出版業、新聞業、或其他的產業(註3)。這些產業依照國家制定的法律制度,自由的在市場上競爭。自由市場若要對台灣產生幫助,需要建立在兩個前提之上:第一個前提,遊戲規則要夠完整,讓大家公平競爭。第二個前提,政府擔任裁判,應該公正執法。


陸客來台的前車之鑑



但是看看陸客來台以後發生的事情。具導遊十年資歷的「戰男」在PTT上撰寫了一篇文章:《陸客來台三週年,談政策執行的落差》(註4),描述陸客來台以後,對台灣旅遊業造成的衝擊。文章中描述陸客來台後,中國的旅遊業者如何衝擊台灣旅遊業:


  1. 中國旅行社以正常價格開團,但卻吸收大部份利潤,只給台灣方接團旅行社超低團費。
  2. 中國旅行社幾乎都是「官股」,台灣方面沒有辦法要求他們提高團費。
  3. 當中國遊客到台灣旅遊時,中國旅行社只給團費的三成訂金,剩餘的等旅客回中國以後再給。
  4. 台灣旅遊業賺不到錢,開始剝削底下的導遊,甚至因為欠款太多而倒閉。許多瀕臨倒閉的旅行社再被背後是中資的港資收購。
  5. 台灣旅遊團所住宿的低價飯店或購物店被中資大舉收購,或是由中資開設。除了前面被收購的台灣旅行社以外,也有中國旅行社以港資名義「借殼上市」,成為「一條龍」的模式,達到盈利最大化。


從台灣旅行業所受到的的衝擊就可以發現,中國的企業根本不是按照我們心中所認為的自由市場來運作。所謂自由市場的公平原則根本就沒有落實。這是個案嗎?不是,法國的旅遊業也一樣在輕忽之下,受到中國旅遊業低價競爭的衝擊(註5、6、7)。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中國企業的幾點特色:


  1. 中國的企業向政府低頭,甚至政府直接插手經營企業,與民爭利。政府可以伸手經由企業來獲取利益,或影響台灣政治。
  2. 法律在中國不是公平的遊戲規則,而是政府選擇性執法、箝制企業的工具。因此中國企業對於法律的態度和其他國家的企業是不一樣的。
  3. 中國的企業習於惡性競爭,就算有法律、規則,他們也會從中找出漏洞來鑽。例如旅遊業的欠團費問題。


中國不具備自由市場的前提



前面提到自由市場的兩個前提:完整的遊戲規則,和公正的裁判,在中國都不存在。中國這個地區的遊戲規則本身就有不少漏洞;就算制定了規則防堵漏洞,由於司法被政府官員所控制,政府也會靠關係執法,並不會一視同仁的吹哨。官員甚至會利用被控制的司法來取得商人的財產。日前在中國被秘密處決的商人曾成杰寫給家人的遺書中,就揭露了不少中國官員如何干涉、取得企業控制權的內幕(註8)。例如在政府召開的會議上直接抓補、關押企業主或高管,要求公司給政府監管,否則不得釋放等等。而這個地方的企業為了賺錢,為了換取執法上的好處,就會提供好處給政府、賄賂官員,或是開放政府上下其手。而提供的好處不只金錢,還有言論箝制、審核等等(註9)。


而今天中國的企業要來台灣,台灣第一個應當要考慮的是:台灣的遊戲規則夠完整嗎?台灣的法令規章,有沒有把各種漏洞補起來?如果沒有,中國企業會打蛇隨棍上,用漏洞來惡性競爭。


第二個要考慮的是,台灣和中國政府之間的特殊性。我個人在中國已經聽過了許多人的統一大論。他們在中國政府的教育、宣傳下,往往抱持著「就算餓著肚子打仗,也要收復台灣島」的觀念。連他們從小就唱的兒歌,也唱著「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明年一定回大陸。」對大多數的中國人民而言,台灣只有回歸祖國這條路,沒有其他選項。對於中國政府來說,簽署這些協議的最終目的一定是政治上的統一。政治目的,才是這些經濟協議最終極的目標。


很多人都說台灣市場對外資開放,為何獨獨中資就如此恐懼?因為中資不只是資本,背後還有政治問題。不考慮政治,單獨認為這只是中國資本,是一種愚昧,也是對中國的無知。更何況,中國目前無論如何都是台灣的敵對國。統一台灣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不能不防。


政治才是關鍵問題



長期旅居中國工作的宮鈴在Facebook上面寫:「中國大陸整體包括商業、文化乃至資本、人民思想,都是被中共壟斷,因此跟台灣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與開放不具可比性。」、「許多人無法徹底體會,民族主義對中共統治權力的重要性,也無法理解,台灣的統一對於中共政權存在續命還魂的作用。」(註10)


就現在的狀況看來,馬英九在台灣的民意持續下降,或許在2016年,就會由民進黨主政。因此對於中國政府而言,如何在親中的馬英九政權任內,將台灣綁在無法回復的統一框架之下,讓後續接手的民進黨政府無力扭轉,將是中國當前最大的目標。


從旺旺中時的事件就可看到,雖然旺旺老闆是台灣人蔡衍明,但在中國經商數年後,接受來自中國的補助,在台灣收購中時集團,開始以社論或媒體報導的方式企圖替中國政府背書、宣傳,替中國在台灣打媒體戰(註11)。在中國經商的白狼,在台灣成立中華統一促進黨,以黑道的方式介入台灣的社會,宣傳中國政府的思想。張安樂的行為相信也和他在中國經商的經歷大有關係(註12)。在中國經商,中國政府就可以各種法律、各種稀奇古怪的手法來要求商人配合他們的政策。而這些商人到了台灣以後,就會為了中國市場的利益而替中國政府宣傳。而這些宣傳對於台灣的政治是不是有影響?當然有。


中國政府事實上毫無底線。當你後退一步,他會喜滋滋的往前兩步衝撞你,試圖取得更多好處。互相尊重、各退一步這些詞中國政府並不了解。中國人在共產黨的洗腦之下,抱持著中國沙文主義的成見;這些人的菁英成了官員,官員又大肆掠奪底層,以沙文主義、殖民手法來面對香港、面對新疆、西藏問題(註9)。在中國人的教育之中,一切都和政治脫不了關係。所謂「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根本就只是台灣人自己的痴人說夢。


在這種狀況下,馬英九任何示好的動作都會被中國吃豆腐,甚至引用來攻擊台灣的不同論述。就像吳伯雄的血緣論一樣(註13),謝長廷也跟著唱和(註14),接著中國媒體大肆放大、宣傳。很快的,台灣將被財團、親中政治人物綁架在統一的框架下,甚至可能利用立法委員修法,來阻止台灣擺脫這一切控制。


就連往後的反中抗議遊行,也非常可能會看到返台的白狼以中華統一促進黨的名義及黑道的本質對這些社會運動施加暴力,再由蔡衍明的媒體以似是而非的社論來抹黑。別忘了,這兩個商人在中國經商可是經營的有聲有色。中國政府會怎麼對待他們的公司?


關於台灣的未來



所以台灣的未來已經可以勾勒出來了。以旺中媒體集團及財團用媒體對台灣人民洗腦,在馬英九的執政下台灣愈來愈糟糕、持續親中(註15),而中國似乎GDP仍保持二位數增長,沒事就用新聞或節目報導中國大城市的繁榮給台灣人羨慕一下......開始讓台灣人認為統一是唯一的出路。如果出現反對的聲音,就用旺中集團批評、白狼的暴力、以及警察、司法單位的偏頗執法來對付。


正如中國維權律師陳光誠所言,「如果香港不能把法治送到大陸,中共當權者就會把人治送向香港;如果台灣的民主不能影響大陸的專制獨裁,那麼大陸的專制獨裁就會威脅台灣的民主。」(註16)


屆時若民進黨出現政治能人,也有可能利用這個民粹、或激進民族主義的機會將台灣轉變成為獨裁國家,亦不可不慎。


我認為這些問題基本上都很難解,除非我們能夠培養公民意識,以各種手段來置肘、阻止政客在現在、未來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台灣(包含獨裁)。但由於台灣的文化傳統是如此的深厚,我不知道我們的公民意識能培養到怎樣的地步。


這就是兩岸關係上,台灣最大的問題。面對中國議題的時候,太多台灣人用理所當然的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覺得回歸市場機制一切都完好無缺,忽略了這些所謂的「常識」事實上建立在許多前提之上。但在中國生活數年,我發現中國地區有太多的事物,背後的邏輯規則和台灣截然不同,許多台灣習以為常的前提,在中國卻不見得是如此。我要提醒的是,只要跟中國相關的議題,一定要多一條神經去思考政治方面的衝擊和影響,也要思考中國毫無底線的惡性競爭方式,會給台灣市場帶來多少衝擊。


我並不是反對對中國開放市場或開放中資。我反對的是「政府沒有評估政治衝擊,沒有做好配套措施」就開放,這無異在沒有搭好籠子的狀況下就引狼入室。就如陸客來台,只要可以立法管制欠費問題,我相信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不過我相信這些政治人物不可能沒有評估政治衝擊。他們評估的是,對中國簽署協議以後,對自己政治生涯的衝擊,而非對台灣民主制度的衝擊。在這些問題上,最嚴重的事實上是對台灣民主制度、對社會多元文化的衝擊。但對於政客來說,這些並不重要。


我真的認真的希望,面對兩岸之間的經濟協議問題,不應該單純從經濟上面來進行論述。政治,才是兩岸協議影響最大的層面。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