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關於廣大興事件的一些思考


關於廣大興事件(註1),我個人有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首先,事發地點是一個爭議。台灣漁船作業及被槍擊處是否越界?這個問題目前看起來有兩種說法。一個是位於台菲兩者之間的爭議海域,另外一個是在菲律賓所屬海域。根據海巡署的調查,槍擊、作業海域是在台灣的「護漁南界」以南,因此這點是極大的爭議(註2)。許多菲律賓人相信槍擊、作業的現場在菲律賓領海內(註3、4),因此這點是尚待釐清的,也是台菲雙方上下其手的部份。

但無論作業、槍擊海域是否在菲律賓海域,我個人也不認為菲律賓可以擅自對船體駕駛室進行射擊,導致洪石成死亡。

而這個問題之所以會發生的根本的原因,則是台灣國民及政府長期對於周圍的海洋缺乏關心、了解(註6)。對於漁業資源,甚至航運,台灣政府長期的忽略,增加了漁民捕魚的風險。底下先從各國的想法說起,再來思考台灣該如何面對。

各國想法淺析


這件事情上,由於台灣和菲律賓同時都和美國有利益關係,因此美國的態度目前是持續觀察(註7)。但若是中國介入,相信美國也不會坐視。美國的最大利益,應該是台灣和菲律賓兩者持續向美國軍購(或買牛肉),回到之前的快樂時光。

從中國來看,中國之前和菲律賓已有黃岩島爭端,因此可藉此機會重起爭端,爭取更多南海主導權。另外一方面,中國政府希望可以藉這個機會攏絡台灣民眾,讓台灣民眾對於中國政權有更多好感;但比起台灣人的好感,中國政府更重視的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問題(註8)。只要各國繼續承認一個中國,台灣就會因為國際外交上的困境而不得不向中國低頭。對於中國的最佳解決方式,應該是台灣委託中國出面處理該問題。

對菲律賓來說,由於今年2月剛發生沙巴衝突(註9),因此這次的事件剛好是一個展現國家強硬態度的機會。菲律賓不希望中國支持台灣,同時希望美國支持自己。因此先以「一個中國」作為原則處理問題(註10)。這其實是高招,一方面可以降低台灣的國格,減少台灣方面的籌碼(你不是國家,不配以國家級別面對問題);另外一方面也可因為一個中國原則而促使台灣和中國的合作破裂。由於台灣漁民長期越界捕魚一直是一個問題,因此對菲律賓來說最佳解應該是漁權談判,然後在談判桌上要求台灣管制漁民不得越界補撈。為了取得更多籌碼,菲律賓一定要堅持事發現場是在菲律賓所屬海域,對於開槍一事則要儘量輕描淡寫,甚至不惜抹黑該死亡漁民,以降低賠償金額。對於認錯道歉則拖越晚越好,因為這是不得已的底牌。從菲律賓的國民認知就可以猜想他們媒體宣傳的方向(註4、5)。

最後來思考台灣方面。對台灣來說,最佳解其實和菲律賓有點相似,也是漁權談判及索賠。只是這個界線的劃分,則要取得越大的海域越好。在補撈技術上由於台灣技術較好,因此若是共同補撈的海域越大,台灣佔的優勢越多。而同時也應當要求菲律賓合法處理越界的台灣漁民,不可以殺傷武器對船隻進行射擊,也不可抓補台灣漁民後漫天喊價擄人勒贖。

為了達到這個前提,台灣要聲明台灣漁民在台灣護漁南線以北作業、被菲律賓公務船惡意射擊,且針對菲律賓射殺我方漁民一事大作文章。若對方降低我方國格,則可以演習方式進行軍事恫嚇,或以經濟制裁方式進行(雖然成效有限)(註11、12)。但如果真的對菲律賓動武,會挑起國際間的敏感神經,對台灣反而大大不利。因此可以在民間喊著要動武,但絕對不能由政府動手宣戰。在這個狀況下,實彈射擊軍演為台灣最終底牌。若太早出手,則台灣將陷入無牌可出的窘境。若要爭取更多籌碼,則要爭取美國不支持菲律賓。由於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反而會傷害到台灣後續的索賠、談判等利益,如果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要儘量避免中國的介入。不過,若中國聲明支持菲律賓向台灣道歉,支持台灣全權處理此事,那麼中國的介入是有益的。

但從外交部表現可看到,外交部對於此事處理有許多不妥之處。例如和菲國代表會面時有失身份(註13)、未堅持72小時的時限(註14)、沒有把事件原委的台灣方面說法公告公開在網路上(註15),也沒有在第一時間以國際記者會宣告我方立場(註16)等等。直到國際輿論開始出現偏菲言論時,外交部才想召開國際記者會,但為時已晚。

當然,以上的外交方面可能也有所遺漏。但這是我個人目前思考到的各個面向,如有遺漏,也歡迎補充。接著談談台灣的媒體和民眾。

台灣人該怎麼看


到目前為止,台灣媒體的報導幾乎完全是把這件事當娛樂新聞來報導。這個事件最大、也最重要的關鍵應該是「菲律賓如何思考、應對」以及「台灣如何周旋以取得最大實質利益」。但是看到現在,台灣的媒體卻錯誤的聚焦在「菲律賓的狡詐」、「漁民的可憐」,以及「台灣人發洩憤怒的方法」上。對於菲律賓的認識,卻粗淺的拿軍力排名告訴大家:比拳頭台灣不輸菲律賓(註17)。但國際政治真的是比拳頭嗎?拳頭大就可以直接打人嗎?有哪個媒體真的從政治、歷史、文化上去剖析,去思考菲律賓的策略及思路?這次廣大興事件發生後,許多台灣人才發現原來菲律賓正在進行總統選舉,而對於重要的沙巴事件更是一無所知。更深入一點來說,對於台灣鄰近的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等等,對於這些台商可能的下一站--台灣人真的了解嗎(註18、19)?如果不了解,未來後續的這類問題,台灣真的有能力妥善處理嗎?目前台灣的媒體報導方向幾乎都是順著民粹的民意,甚至拿對方代表挖鼻孔來作文章(註20),而甚少有這類從對方文化、政治上所進行的分析。對於台灣漁民時常越界捕魚的原因及漁業資源的枯竭也不加探討。甚至有媒體荒謬的主張:如果簽訂下漁業協議,反而會影響我國漁民越界捕魚的行為(註21)。有這樣的媒體,也難怪台灣人會被牽著鼻子走了。

對於台灣人,我個人也一樣不滿。許多台灣人把菲國政府的錯怪罪到菲籍移工身上,對他們施暴、毆打(註22)。這類事情傳出去,菲國政府可大肆宣揚,而我方只能低頭。這種宣洩一時情緒的行為,只會淪為「愛國賊」,造成台灣政府談判上的困擾。此事也凸顯出台灣長久以來的問題:盲目的民族主義及種族歧視(註23)。民族主義雖是晚近的辭彙,但是基本上中國文化傳統從以前就已經有「天朝思維」,認為所謂的「異族」低人一等,對於邊疆民族的生活及困境也漠不關心。近年來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可發現,台灣人判斷其他民族是否優越的標準常是該國的文化、經濟水準。因此很多台灣人在相處時對於金髮碧眼的外國人禮遇有加,但對於黑人或是東南亞國民則常有歧視的現象(註24、25)。許多的人力仲介公司在仲介外勞的同時,也常對他們剝削,而僱主苛待外勞的事件更時有所聞。這類的勞工問題在台灣長期沒有受到重視,使在台的外勞待遇不佳(註26)。在台菲發生爭端的同時,也減少了台灣政府的談判籌碼,降低經濟制裁的效果。

而台灣人所凸顯的激進民族主義也令人擔憂。在ETToday所做的民調中可看到,高達八成的投票民眾支持直接對菲律賓動武(註27)。從納粹德國的例子可看到,自由健康的社會風氣在極端的政治話語中不堪一擊。民眾會因為想要出氣,而錯誤的將權力及監督權交給政客,造成更大的問題。我們必須對這類激進言論時時警惕。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看到了台灣政府長期忽視的漁業問題,也看到了台灣人對週邊國家的無知。我們也可以發現,在特定的狀況下,台灣民眾會被激發出激昂且極端的民族主義,而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常常諷刺馬英九「自我感覺良好」,但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希望更多人可以理智的看待廣大興事件,而非感情用事。也希望藉由這件事情,台灣人可以反省自身的缺失,更重視周圍的海洋、漁權甚至航運,也希望在這次事件後,台灣人能增加對於東南亞國家的了解、重視外籍勞工的工作環境。往後在面對不一樣的文化及生活方式時,能用尊重、包容的心態和他們來往。知己知彼,才是台灣這個國家應有的生存之道。



2 意見:

Unknown 提到...

我的想法和你有很大的出入。台灣最好的出入不是和菲律賓談判漁權,而是借由這個事件,直接接管巴士海峽,維持這個區域的制序。

而台灣是否有這個能力,以武力上來看是有的。而米國或其它國家是無法介入,因為這是台菲兩國之間的事。只要我們不進入菲國的領海(24浬),而菲方又不來談,那台灣就可以順理成章的一直佔著整巴士海峽。

這時侯,米國、日本、韓國全都要來和台灣談了。米國要進東南亞除了從巴士海峽過去,就得繞很遠的路。日本90%以上的能源要從巴士海峽過。中國要進入太平洋也得從這邊過最方便,日本那邊比較硬。而從東南亞、南亞要往米國去的貨物,也都必需通過巴士海峽。

因此台灣只要穩穩的佔住巴士海峽,連米國也得買帳。雖然米國能用的手段很多,但一來要對付中國,二來米國的最大利益恐怕不是對付台灣,而是和台灣合作,讓這個海域更安全。最後,如果台灣接管這個海域,中國的船隻經過都會被台灣監測到。而台灣的設備主要來自米國。據我因過去業務所知,最重要的雷達資訊,是傳送到米國解碼之後才傳回台灣。因此,僅管米國不願事情發展到這種情況,但如果事情發生了,他們最大的利益死怕不是對付台灣,而是和台灣合作。

鮪魚 提到...

這件事,我覺得啦,最基本要能夠保證漁民不再受菲國威脅

為何我們多數人 不支持反戰 論點?
因為根本沒人能提出其他有效解決方法
不斷拖延與姑息,那和前幾十年狀況有何差異?
況且一拖再拖,我想您應該也知道此時漁民的生命財產尚未停止被威脅吧?

之所以支持開打,是想藉由武力展現明白告知菲方"台灣惹不得"
但是開打從來就不是意味全面開打、也沒有人無聊到想攻下菲國
而是藉由反擊來犯菲艦、或奪回台灣原有島嶼藉機展現海空武力
以後菲國將不敢再隨意迫害臺漁民,這樣不是最好的嗎!

老實說,反戰者的論點似乎都是想要保持和平
但這和平卻是以"無視漁民犧牲"來換得
我無法支持這樣消極的想法。

當然,迫害無辜菲民,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被允許的。